第3批自貿試驗區掛牌已滿百日 7大自貿區誰更有競爭力
2017-07-17 11:14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自2017年4月1日掛牌至今,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建設已滿百日。
對這3個多月的時間進行盤點,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作出了哪些成績?在企業新增注冊數目、制度創新與推廣、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方面有哪些探索?各大自貿試驗區是各有特點還是模式趨同?
新增企業數遼寧四川破8000
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帶動了一大批新增企業的設立。據不完全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在7個自貿試驗區中,遼寧自貿試驗區企業注冊總數首屈一指,達到8817家;四川自貿試驗區排名第二,新增注冊企業數8000余家;浙江自貿試驗區在企業注冊數量上與其他自貿試驗區差異巨大,僅為803家。在企業注冊類型上,內資企業注冊數量占各個自貿試驗區的絕大部分,外資企業注冊數所占比重較小。
從注冊資本總額看,憑借企業注冊總數遙遙領先的優勢,遼寧自貿試驗區在注冊資本總額上位居首位,但平均注冊資本并不顯優勢,數量平平;浙江自貿試驗區雖然企業總數不多,但平均資本注冊額則鶴立雞群,高達8000萬元,超過排名第二的陜西自貿試驗區近一半的數額。這表明雖然浙江自貿試驗區新增企業數目不多,但其注冊資本普遍較大,極可能是行業內的一些龍頭企業入駐。相較而言,其他自貿試驗區特別是重慶、湖北等其自貿試驗區入駐企業的注冊資本額度相對偏小。
從各自貿試驗區的注冊資本來源類型看,浙江自貿試驗區無論是內資還是外資,入駐企業的平均注冊資本都遠高于其他自貿試驗區,得益于浙江自貿試驗區正在大力探索油品全產業鏈貿易便利化。浙江自貿試驗區引入了幾家屬于資金密集型的油品企業,其注冊資本金總額占新增企業注冊資本近一半的份額,尤其是其外資企業平均注冊資本達1億多元,這也是浙江自貿試驗區平均注冊資本較高的重要原因。
有趣的是,作為平均企業注冊資本第二的陜西自貿試驗區,其平均注冊資本來源與浙江自貿試驗區迥然不同,主要是憑借較高的內資平均注冊資本,拔高了其整體的平均水平,這可能是陜西自貿試驗區引入了大型國有企業或民營企業所致。
制度創新與推廣鄂陜川領先
自貿試驗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綜合試驗區,其核心是制度創新。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不僅要積極復制第一、二批自貿試驗區的成功經驗,更要結合自身特色追求新的突破。在各大自貿試驗區中,湖北、陜西與四川復制推廣第一、二批自貿試驗區成功經驗效果顯著,完成復制推廣經驗超過80項,而河南自貿試驗區排名最后,復制完成數量不足湖北、陜西與四川自貿試驗區的一半。
與此同時,自貿試驗區也可自主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四川省政府貫徹國發5號文的意見出臺28條政策措施;海關總署出臺25條支持措施;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制定了推動自貿試驗區發展20條;四川銀監局印發了銀行業支持自貿試驗區建設《指導意見》;四川省公安廳在公安部給予自貿試驗區7條政策措施支持的基礎上,增加了6條配套便利措施。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自貿試驗區無論企業注冊流程與時間還是在通關時間縮短等方面,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既減少企業的時間成本,也降低企業的資本流轉壓力。多數自貿試驗區都將注冊企業時間控制在2~3天,相比之前的時間壓縮了近一半。
通關效率四川名列前茅
各個自貿試驗區的海關通關時間也大大縮短。例如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雙流片區通過使用“區內流轉貨物虛擬運抵”系統,將貨物通關時間從原來的9.2個小時縮短為9分鐘,成都海關關區進口通關提速41.4%,出口通關提速37.5%,在全國名列前茅。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將進出口通關時間降低至1~2天。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的保稅港實行先驗貨、后報關的報關程序,且企業無需繳納關稅,只需支付非常低的存儲費,既大幅度減少了企業通關成本,也大大提高了企業通關效率。
第三批自貿試驗區自成立以來,在新增注冊企業、制度的創新與推廣以及貿易便利化上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并且各自貿試驗區表現出不同的特征。
掛牌滿百日,各試驗區結合本地實際,積極完成試點任務,探索可復制推廣的有效經驗,各有成效。只有以更堅定的改革決心,更務實的改革舉措,更大的膽子、更快的步子,真正為廣大企業服務,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個改革創新“試驗田”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各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深化改革、制度創新、服務企業的路上,任重道遠。
(作者霍偉東為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四川自貿區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宋易珈為博士研究生)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