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8-12-26 14:14 來源:交通運輸部
正在北京召開的2019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明確,明年將加快解決供給側結構性問題,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牽引高質量發展主題,不斷提升交通運輸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楊傳堂說,鞏固就是要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對交通運輸來說,主要是補短板、降成本;增強就是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對交通運輸來說,主要是優環境、強服務;提升就是要提升產業鏈水平。對交通運輸來說,主要是抓創新、增動能;暢通就是要暢通經濟循環。對交通運輸來說,主要是提效率、促融合。

楊傳堂同時表示,也要清醒看到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風險和困難明顯增多。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結構調整陣痛凸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風險事件易發多發。
“綜觀內外部環境,難和險在增多,但時和勢總體有利。交通運輸仍處于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是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新時代交通運輸的集中體現。”楊傳堂說。
2019年,交通運輸部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將拿出一堆“干貨”:
在逐項落實好已出臺的降成本措施基礎上,再謀劃提出一批更具含金量、更利長遠的新措施,實實在在降低高速公路、機場、港口、鐵路等收費,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特別在網絡、通道、樞紐、節點、結構等深層次上建設、優化、調整。
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解決民營企業實際困難,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交通運輸企業。
開展交通運輸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和培育新業態規范發展,促進交通運輸與互聯網、大數據深度融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裝備制造、通信信息聯動發展,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流程再造,提高供應鏈效率,降低全產業鏈成本,發展產業集群,促進我國交通運輸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進一步打破壟斷,消除準入壁壘,加快推動鐵路、郵政等領域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入推進交通運輸投融資改革、收費公路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增強交通運輸發展的內生動力。
進一步加大前期工作力度,補好城際交通、物流等領域短板,并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謀劃推出一批全局性、戰略性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增強發展后勁和潛力。
用好車購稅、港建費、民航發展基金等專項資金,多渠道吸引社會投資,抓住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擴大規模的契機,合理保障重大項目特別是在建項目正常資金需求,防止出現“半拉子”工程。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會上表示,2019年將加快優化營商環境,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許可事項,開展交通運輸領域“減證便民”活動;提升全國道路客運聯網售票服務水平,推進重點水域水路客運聯網售票。實現260個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大幅提升用戶數量。開展ETC服務專項提升行動,實現ETC車載設備免費安裝全覆蓋,實現手機移動支付在高速公路人工收費車道全覆蓋。

在推進區域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方面,李小鵬表示,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進贛州至深圳鐵路、沈海高速繁忙路段改擴建等項目,實施西江航運干線擴能、珠三角航道網完善等工程。在長三角地區,協同推進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建設,完善江海聯運配套港口設施,加快推進小洋山北側支線碼頭開發進程。推進長三角沿江主要港口年底前基本實現外貿集裝箱設備交接單電子化。
李小鵬介紹,2018年,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補短板加快推進。鐵路完成投資7920億元,公路水路完成投資2.3萬億元,民航完成投資810億元。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加快完善,預計新增鐵路營業里程4000公里,其中高鐵2600公里;預計新增公路通車里程8.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0公里,新建改建國省干線公路2萬公里;新增內河高等級航道達標里程700公里、沿海萬噸級泊位46個;新增運輸機場9個。
會議明確,2019年主要預期目標為: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1.8萬億元左右。新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新增內河高等級航道達標里程400公里。新增通客車建制村5000個,其中貧困地區3000個,新增直接通郵建制村5000個。確保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重大項目如期建成。確保運輸結構調整取得階段性進展,實現鐵路貨運量增加3.5億噸,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增長15%以上。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