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水運規劃、港口航道、重大項目建設,這場發布會都有詳述
2022-08-25 13:21 來源:交通運輸部
8月25日上午10:00,交通運輸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情況。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蘇杰先生、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陳萬見先生、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鄭清秀先生、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韓敬華先生出席發布會并共同回答有關問題。
水運規劃建設情況
蘇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運建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洋浦港等港口調研時,作出了“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要堅持一流標準,把港口建設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強港”“振興港口、發展運輸業,要把握好定位,增強適配性”等系列重要指示。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強調,要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優化提升全國水運設施網絡;強化用地、用海、用能等資源要素保障。
今年以來,交通運輸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明確要求,高效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交通運輸工作,圍繞穩住經濟大盤,擴大交通運輸有效投資,會同有關部委,扎實推進水運規劃建設。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快編制《全國港口與航道布局規劃》,優化全國水運設施網絡布局。印發實施《水運“十四五”發展規劃》《“十四五”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網發展規劃》《珠江航運“十四五”發展規劃》,推動“十四五”期水運高質量發展。指導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大連港、北部灣港等主要港口總體規劃編制,提升港口發展能級。
二是強化項目實施。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做好102項重大工程涉及港航設施的任務分解并推動實施。加快《水運“十四五”發展規劃》執行,建立清單臺賬、定期跟蹤調度,指導各地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設,盡快形成有效投資和實物工作量。推進黃金水道擴能、沿海港口提升、運河連通3個重大工程包,以及平陸運河、小洋山北側集裝箱碼頭、寧波舟山港航設施工程等交通強國第一批重點項目實施。
三是強化要素保障。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 進一步規范和強化資源要素保障的通知》明確,各級交通運輸部門要堅守生態環境底線思維,加強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全面提升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高質量發展水平。同時,各級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林草部門支持港口規劃編制、國家重大水運項目認定和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做好用地、用海等資源要素保障。
《通知》從進一步規范和加快推進港口規劃編制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規范確定涉及圍填海的國家重大水運項目、積極穩妥處理港口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加強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資源要素保障、扎實做好重大水運項目前期工作等5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充分發揮水運比較優勢,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擴大交通有效投資,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具有重要意義。
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在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中發揮了什么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水運建設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蘇杰:水運具有運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的比較優勢,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通道和關鍵節點,是加快運輸結構調整、推進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的主攻方向。港口與航道作為水運這種交通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重要樞紐和重要通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十年,我國水運事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水運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保持世界第一,水運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明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
一是水運規劃體系不斷完善。我們積極開展全國港口與航道布局方案研究,謀劃全國水運設施發展的頂層設計。落實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要求,編制實施沿海郵輪港口布局規劃、瓊州海峽客運滾裝港口布局規劃等專項規劃。落實國家五年規劃和綜合交通五年規劃有關要求,印發實施水運“十三五”、“十四五”發展規劃以及配套文件,建立了“5年規劃庫、3年滾動庫、1年計劃庫”重大項目庫滾動實施機制。
二是水運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保持世界第一。到2021年底,全國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20867個,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659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8萬公里,其中高等級航道超過1.6萬公里。以沿海運輸通道、長江干線、西江航運干線、京杭運河—淮河等為水運主要通道,以主要港口為樞紐,銜接鐵路、公路、管道等方式,連通世界、干支銜接的水路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形成。
三是水運物流供應鏈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前10名的港口當中,我國分別占了8席和7席,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連續多年的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前列;長江干線貨運量超過30億噸,位居全球內河航運首位。水運承擔了大量的跨區域貨物運輸和約95%的外貿物資運輸,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水路運輸通道始終保持暢通,運輸平穩有序,2021年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55.5億噸,比2020年增長6.8%,確保了“出口貨物出得去、進口貨物進得來”。
四是水運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明顯。水運促進了我國沿海沿江產業布局優化,帶動了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在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重大戰略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我國是全球海運連接度最高的國家(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港口建立了海運航線聯系),在全球航運、物流體系中的樞紐地位不斷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躋身“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前三名。規模巨大、內暢外聯的水運體系,有力保障了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
五是水運設施科技創新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經過多年建設發展,我國沿海專業化碼頭裝卸作業效率、百米岸線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建成了廈門遠海、青島前灣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以及全球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上海洋山四期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以“生產管理系統(TOS系統)”、“設備控制系統(ECS系統)”為代表的智慧港口技術加快推廣應用,引領了全球港口智能化發展。
此次出臺的《關于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 進一步規范和強化資源要素保障的通知》是由交通運輸部在內的五部委聯合印發,請問起草過程中有哪些主要考慮?
蘇杰:外部要素保障是水運行業建設發展面臨的長期、關鍵問題。交通運輸部和相關部委高度重視、全力推動做好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建設要素保障。今年我們啟動了要素保障專項工作,共同開展專題調研,全面了解水運建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訴求。在此基礎上,梳理形成了今明兩年能夠形成增量投資的項目清單,逐項摸清要素保障需求,聚焦國家重大水運項目認定、用海、用地、環評等方面,研究起草并印發了《通知》。《通知》主要有三方面考慮:
一是貫徹中央要求。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適度超前,推進水運設施聯網、補網、強鏈,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的規劃建設,補齊水運基礎設施短板,優化提升全國水運設施網絡。
二是加強部門協調。各相關部委在國家重大水運項目認定、用海、用地、環評等方面加強協作,做好政策銜接,突出可操作性,既強調生態環境底線思維和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又做好資源要素保障,真正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擴大有效投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擴大有效投資的決策部署,引導和保障水運項目建設,進一步釋放水運建設迫切需求,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如何推動《通知》落實?如何進一步推動水運建設發展?
蘇杰:《通知》提出了強化資源要素保障的系列措施。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要求,切實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見效,全面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
一是加強政策解讀。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做好政策解讀和宣貫,指導各地用足用好政策,加深對工作要求、辦理程序的理解,完善環評、用地、用海審批要件。加快推進今明兩年水運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確保應開盡開、能開快開,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切實擴大有效投資。
二是優化港口航道布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快《全國港口與航道布局規劃》報批,優化全國水運設施網絡布局,加快構建功能層次合理、保障能力充分、戰略支撐力強、智慧綠色安全的港口與航道體系,有力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大產業布局。
三是攻堅高等級航道建設。聚焦高等級航道,補齊短板、發揮優勢,加快長江干線、西江航運干線、京杭大運河等通道擴能升級,推動高等級航道未達標段攻堅,穩步推進運河連通工程前期論證和建設。
四是實施沿海港口提升工程。加快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以及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洋浦國際樞紐港建設,高水平推進集裝箱、原油、煤炭、鐵礦石、糧食、LNG等專業化碼頭、集疏運體系,以及航道、錨地、防波堤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是推動綠色智慧水運發展。加強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嚴格管控和合理使用深水岸線,推動港口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持續深入推進港口船舶污染防治,構建清潔低碳的港口船舶用能體系。以數字化、智能化為主線,推動水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水運智慧化發展水平。
上半年水運重大項目建設進展?
鄭清秀:今年上半年,交通運輸部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財經委第十一次會議精神,切實把交通運輸促投資穩增長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努力做到早謀劃、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實,堅持適度超前,正如剛才蘇杰副司長介紹的,我們積極協調推動用地、用海、環評等政策要素保障,著力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建設規劃,著力推進水運基礎設施聯網、補網、強鏈,著力擴大水運基礎設施有效投資,中央和地方一攬子穩增長政策逐漸落地生效,水運重大項目建設表現出“三個加快”。
一是水運建設投資增速加快。上半年,我部就積極擴大交通有效投資進行一系列部署和調度,制定了貫徹落實《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方案,克服了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的不利影響。今年1—6月,全國水運建設完成投資735.7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6月份水運建設完成投資176億元,同比增長20.2%,環比增長33.7%。7月份水運建設投資同比增長21.8%,繼續保持了良好增長勢頭。
二是水運重大項目建設加快。以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項目和水運“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為牽引,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水運建設項目基本形成了“開工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儲備一批”的良好格局。天津港北航道擴建工程、茂名港通用碼頭等工程開工建設,北京燃氣天津南港LNG碼頭工程、京杭運河浙江段三級航道整治工程等工程有序推進,蘇州港太倉港區四期工程、長江中游蘄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等工程竣工驗收,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工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小洋山北側集裝箱碼頭工程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力爭年內盡早開工。
三是智慧港航建設加快。水運基礎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水平不斷提升,已建和在建自動化碼頭數量均居世界首位。欽州大欖坪南7號、8號碼頭自動化改造工程、蘇州港太倉港區四期工程等兩座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竣工投運,廣州南沙四期、寧波舟山港梅山二期等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有序推進。加快推進電子航道圖、航道水文多要素監測終端應用,積極推進長江干線、京杭運河智慧航道建設。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增強水運安全韌性,著力提升水運發展質效,奮力譜寫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水運篇。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