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港:區域競爭欲拔頭籌 三大戰略贏未來
2017-03-20 11:23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在1月23日舉行的中國證監會主板發行審核委員會發審委會議上,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港股份)IPO獲通過,此后廣州港股份即可擇機發行上市,這意味著這座位于華南的港口歷經數年的上市歷程終于塵埃落定。專家認為,正在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廣州港股份在完成上市之后,可以整合周邊等地未上市的港口資源,將使珠三角港口群優勢更加明顯。
廣州港股份實際從事原由廣州港集團經營管理的集裝箱、石油化工、煤炭、糧食、汽車及其他散雜貨等港口裝卸業務,以及與港口裝卸業務配套的物流、理貨和船務業務。截至去年6月30日,廣州港股份運營泊位68個(另有配套駁船泊位54個)——集裝箱專用泊位23個、煤炭專用泊位4個、油品及液體化工專用泊位5個和其他散雜貨泊位36個;擁有拖輪船隊、穿梭巴士船隊及連接內陸腹地的港口專用鐵路。在廣州港范圍以外,廣州港股份參股的亞太港口公司擁有通用雜貨5萬噸級以上泊位兩個(位于潮州港金獅灣港區)。
區域競爭欲拔頭籌
廣東省港口行業主要為珠三角地區港口群,由粵東和珠三角地區港口組成,依托香港經濟、貿易、金融、信息和國際航運中心的優勢,在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的同時,以廣州、深圳、珠海為主,服務于華南、西南部分地區,加強廣東省和內陸地區與港澳地區的交流。在廣東省主要港口中,廣州港、深圳港、湛江港、珠海港和虎門港為5個億噸大港。
根據《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廣東省未來將進一步整合珠江口港口資源,完善廣州、深圳、珠海的現代化功能,形成與香港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珠三角港口群。
總體來看,廣州港地處珠三角地區中部,在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層面,是沿海主樞紐港和集裝箱干線港。由于依托區位條件好且歷史悠久,廣州港是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主樞紐港,整體競爭優勢明顯。廣州港地處中國外向型經濟最活躍的珠三角地區中心,下轄南沙港區、新沙港區、黃埔港區和廣州內港港區4個港區,是華南地區綜合性主樞紐港,是泛珠三角經濟區域的出海通道和中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之一。廣州港為經濟腹地提供能源、物資的重要海運交通保障,目前與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多座港口有貿易往來,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覆蓋全球主要航區。煤炭、油品等能源業務為廣東省及周邊腹地提供能源保障,廣州港煤炭吞吐量多年來居珠三角港口群首位。
廣州港直接腹地為廣州、佛山等珠三角中部地區,輻射華南、西南和中南地區,直接腹地與上述港口基本不同;廣州港和上述港口的間接腹地都為珠三角地區,但廣州港的輻射范圍更廣闊。深圳港是以外貿集裝箱裝卸業務為主的港口,在間接腹地外貿集裝箱裝卸業務與廣州港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湛江港是以散雜貨裝卸業務為主的港口,主要服務粵西地區,在珠三角地區與廣州港基本沒有競爭關系,但在西南地區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珠海港是以大宗散雜貨裝卸業務為主的港口,在珠西地區的散雜貨裝卸業務方面與廣州港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虎門港以煤炭等散雜貨和內貿集裝箱裝卸業務為主,煤炭和內貿集裝箱裝卸業務在珠江口東岸的部分地區與廣州港存在競爭關系。
未來,貨源獲取能力、出海通航能力、腹地輻射能力仍將是區域競爭的焦點。
作為廣州港最主要的港口運營企業,廣州港股份表示,將重點加快建設廣州港南沙港區三期工程,加快出海航道拓寬工程,提高通航能力,使港口進一步適應船舶大型化的趨勢;加速臨港產業布局發展,重點依托南沙港區,逐步完善和優化港口功能服務鏈,加快培育和形成以裝卸倉儲為主導的現代港口服務產業體系,不斷增強港口集聚輻射和服務功能。在鞏固已有業務的同時謀求開辟新的突破點。加強南沙港區鐵路、口岸單位、周邊港口、內陸腹地等寬領域、多層次的戰略合作,致力于培育和建設交易市場和配送中心、保稅區和物流基地,合建“無水港”等,向國際集裝箱樞紐港邁進。
根據廣州港股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此次發行并上市所募集資金中的16億元將用于廣州港南沙港區三期工程項目。南沙港區三期工程主要包括建設4個10 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和兩個7 萬噸級集裝箱泊位,項目總投資為74.74億元。
三大戰略贏得未來
港口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其發展水平與宏觀經濟情況密切相關。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經歷了大幅衰退和持續低迷,外貿發展也陷入低谷,港口行業發展面臨一定挑戰。從廣州港股份公布的近幾年的業績來看,其業績面臨著明顯的下降趨勢。
據悉,面對市場低迷的嚴峻挑戰,廣州港股份目前已經制定了三大戰略發展計劃,即珠江戰略發展計劃、物流戰略發展計劃和“走出去”戰略發展計劃。
珠江戰略發展計劃
加快廣州港為母港的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能力結構,完善港口布局。全力推進南沙港區三期、四期工程,國際通用碼頭工程,新沙二期11號、12號泊位工程和沙仔島汽車碼頭擴建工程的建設;加快珠江東岸碼頭改造升級;積極推進黃埔洪圣沙碼頭轉型升級的規劃工作,有序推進老港轉型升級。通過新一輪建設改造,加快改變現狀,形成以南沙港區為大型綜合樞紐,新沙、黃埔港區協調發展,東西兩岸港區分工合理、優勢互補、齊頭并進的新格局,使港口在升級換代上呈現全新的面貌。結合新港區碼頭建設和老港區改造升級,按照專業化、集約化的發展方向,積極推進碼頭功能調整、優化結構,完善港區布局。拓展港口建設融資渠道,廣泛吸引國內外投資,重點吸引碼頭運營商、現代物流企業、大型班輪公司等多元投資主體參與港口建設和經營。積極收購整合珠江流域的中小型碼頭,完善珠三角的網絡布局,為南沙港區吸引更多的腹地貨源。
物流戰略發展計劃
充分發揮廣州港作為華南地區主樞紐港的優勢,延伸服務鏈,打造多層次的現代物流體系,努力使港口從傳統運輸服務型向現代物流型企業轉變,形成“大港口、大物流、大經濟”的發展格局;以“無水港”和穿梭巴士網絡建設為基礎,以南沙港區疏港鐵路建設為契機,加強與生產、貨代和船公司等企業的合作,發揮擁有鐵路和水運等集疏運系統的優勢,完善江海、陸海、鐵海聯運運輸網絡;積極發展全程物流,將服務鏈延伸到更廣闊的內陸腹地。以互利共贏為目標,立足與珠江流域以至更廣泛區域的航運、港口、貨主和物流商廣結戰略合作聯盟,增加貨源互動,共同促進區域港口協調發展。
“走出去”戰略發展計劃
加快區域內港口資源整合,擴大戰略合作,構造“一體化”的港口服務網絡。推進區域港口資源整合、加速戰略擴展為目的,以資本為紐帶,采取合資、參股、并購等措施,積極參與省內外港口,特別是粵東、粵西的港口建設經營。廣州港股份將以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和發展機會為出發點,秉持審慎、有序的原則,在鞏固現有優勢的基礎上,選擇合適時機和投資機會,以收購、兼并的方式整合珠三角地區的中小港口資源,形成以廣州港為樞紐,珠三角和粵東、粵西港口為網絡的布局,實現將廣州港股份打造成為企業制度完善、競爭優勢強勁、經濟效益領先的碼頭運營商和綜合物流服務商的戰略目標。
在海外市場,充分利用廣州港品牌資源,探索在境外開展港口投資和跨國港口經營業務的可行性,并在適當時機以控股、參股、項目投資等多種方式在境外開發港口資源,拓展境外的港口及物流服務功能。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