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港海潤集裝箱碼頭現場,船舶汽笛長鳴,橙紅色的橋吊自動運行,將一個40尺集裝箱從巨輪上緩緩吊起,平緩越過船舷,穩穩地落在藍色的自動駕駛集卡(IGV)上,隨后運往堆場,停在一臺經智能化改造的輪胎式龍門吊下面,龍門吊自動抓取,精準平穩地將IGV上的集裝箱放到指定的場箱位上,一氣呵成……廈門港海潤碼頭全智能化改造試投產儀式20日在海滄港區6號泊位舉行,標志著全國首個傳統碼頭全流程智能化改造項目正式試投產。

福建港口集團副總經理陳樂章在講話中指出,加快建設智慧、綠色港口是我國港口行業由大變強的必經之路,福建港口集團作為全省港口建設發展的核心力量,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智慧港口的建設。他強調,項目試運行期間要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盡早釋放全智能化改造后的整體最優效能;同時要形成系統經驗,鍛煉出一支專家型人才隊伍,為在更大范圍內的復制推廣應用奠定基礎;要做好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工作。據了解,為積極響應國家《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的重要指示,2020年7月,廈門港務控股集團以海潤碼頭為試點,率先啟動國內首個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港區、全作業鏈的智能化改造創新工程。500多個日夜,為加快打造智慧綠色港口,促進港口轉型升級,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專業團隊奮力攻堅,解決了十幾項行業性難題,在不改變堆場布局、不改變碼頭作業工藝的前提下,一邊保障生產,一邊對海潤碼頭所有橋吊、輪胎式龍門吊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實現了船舶裝卸智能化、堆場作業自動化,自主研發了智能碼頭操作系統TOS,開發建設了工業控制級的5G專網全覆蓋,平面運輸設備采用IGV自動駕駛,融合運用北斗導航、AI等前沿科技,實現創新突破,并與獲得中國港口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對接,將碼頭操作管理智能延伸至集裝箱全物流鏈。2021年8月,該項目被列入《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智慧港口建設重點工程,成為“以點帶面”的示范項目,推動全國港口智能轉型升級。“這無疑是一次革命。”一位業內人士評價,目前國內大多數傳統碼頭的作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物流行業新發展趨勢,智能化改造迫在眉睫。而該項目投資小、見效快、可復制、可推廣,堪稱傳統集裝箱碼頭改造升級的“行業樣本”。廈門港務深刻把握時代發展要求,積極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努力打通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智能化改造的“最后一公里”,將“智慧綠色”進行到底,為中國港口提供“廈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