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硫令大限將至引起的航運市場各方博弈
2018-06-27 13:13 來源:中國水運
近日,國際海事組織(IMO)秘書長林基澤上個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再次強調,新的硫排放限制法規,不會改變,不會延遲,將準時實施。
隨著現代社會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多部國際和區域環境保護規則將陸續強制實施,而新的硫排放限制法規無疑是大眾關心的重點之一。眼看著距離限硫令實施的天數越來越少,各航運企業紛紛著手布置對策,低硫油作為應對限硫令的三大主流方法之一,在經歷了低迷徘徊期后,因綠色航運要求,燃油市場迎來發展新機遇。
燃料低硫化勢在必行
近年來,船舶大氣污染已不容忽視,在港口、海峽和一些船舶流量大的海區,船舶排放廢氣甚至成為該地區主要污染源。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數據曾顯示,船舶和港口活動(包括拖車和貨物處置設備的排放)占該市二氧化硫總排放的12.4%。
在環保要求日益嚴格的大背景下,船用油急需換代升級,船燃低硫化、輕質化逐漸成為大勢所趨,船舶排放廢氣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據悉,燃油中約90%的硫成分在燃燒后,會在尾氣中以硫化物排放出來。在海陸風的作用下,即使排放點距海岸線400公里,航運排放污染也可以侵入內陸數百公里。
為及時對航運排放進行有效控制,避免對環境造成更大危害。2006年,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附則六“防止船舶造成空氣污染”規定,在部分區域內船舶硫氧化物的硫含量上限是0.1%。2016年10月,國際海事組織確定2020年在全球海域實行船舶燃油0.5%含硫上限的規定。
2015年12月,我國也出臺《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設立3個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并計劃逐步在主要港口施行0.5%的硫含量上限要求,以實際行動響應國際組織號召。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在船舶排放控制區方案落實現場推進會上表示,設立船舶排放控制區,是深化水運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的重要抓手,更是港口航運轉型發展的迫切要求。
限硫令或將引起航運震蕩
今年一季度,由于燃油、人力等運輸成本又在大幅提高,球各航運公司一季度“成績單”紛紛出現營收增長、實際虧損現象,旌旗不倒者寥寥無幾,而在限硫令實施之后,航運燃油成本又將大幅提升。
日本三大航運巨頭之一商船三井社長兼首席執行官池田潤一郎表示,考慮到低硫燃料和目前使用的燃料價格差異可能為每噸300美元,限硫令將為航運業帶來額外500億美元的成本。如果行業不能將成本轉嫁出去,很多航運企業可能會因此破產。
除考慮將限硫令帶來的成本增加轉嫁出去外,新規正式生效后,有哪些燃料可供選擇也是航運企業關心的問題。針對此,煉油廠近期開始陸續放出他們對于2020年后燃油供應計劃。煉油企業都承認,到2020年,他們不會只向市場投入一種硫含量0.5%的燃料產品。
日前,英國石油公司已在國際石油周期間與船東的單獨會議上宣布了兩種新燃料;埃克森美孚公司也曾表示表示,可能會在今年末或明年初推出新品。
埃克森美孚的White表示,根據公司計劃,可能會使用到的燃料數量“將是兩個以上,但會小于42。”
中國石化燃料油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邴春亭也曾表示,加強低硫燃油的流通和研究低硫資源的供應是公司的當務之急。 4月初,中國石化正式啟動了“綠色企業行動計劃”。目前中國石化已在加緊研究低硫船燃產品,在去年的國際海事展上,也與業界分享了一些低硫資源的研究成果。
低硫油帶來燃油機遇
2018年對于船供油行業是極具挑戰的一年,隨著石油市場供需面的好轉,航運市場的復蘇以及國家環保政策的實施,雖然給船供油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卻也蘊藏著極為難得的歷史機遇。
目前,距離限硫令實施僅剩一年半時間,使用LNG動力船、安裝廢氣洗滌器、使用低硫油成為應對限硫令的三大舉措。對于這三種措施,在未來幾年時間, 低硫油、廢氣洗滌器將會被多數航運企業選擇,LNG動力則是遠期趨勢。而據其他媒體預測,到2020年1月1日,全球只有約5%的船舶安裝了洗滌器,其余95%還未解決方案。
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有限公司工程師鄧高雄認為,隨著低硫油產品的類型增多、市場日益擴大,采用低硫油將成為未來減排的主流方式。
低硫油的走高,不僅會帶動自身發展壯大,也為我國煉油市場帶來了寶貴機會。中國船舶燃料油市場經歷了幾年的低迷,已逐漸進入復蘇階段,2017年內貿和保稅市場消費量均有8-10%的同比增長表現。
中國船舶燃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孫厚指出,目前國內煉油能力至少有1億噸/年過剩,而全球的船用低硫燃料資源將面臨短缺。應該積極倡導利用過剩產能生產低硫燃料油,鼓勵煉廠多元化生產,力推煉廠生產合格的內貿船用燃料油和保稅燃料油,并積極爭取稅收支持,爭取打造全球船用燃料價格洼地。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