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沿海港口:2015年回顧與2016年展望
2016-03-16 11:46 來源:中國港口
2015年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明顯低于預期,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也低于預期;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進一步深化改革之年,基于 GDP 穩定增長、外貿進出口略好于2015年的宏觀背景,2016年沿海港口仍可實現穩定發展的局面。
1.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明顯低于預期,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也低于預期增長
2015 年沿海港口吞吐量預計達到81.7億噸,同比增長近2%,遠低于原預期5.5% 的增速。誤差的原因:一是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增速低于預期,對外貿進出口原預期6% 的增長更是屬于判斷失誤;二是下半年增速特別是8 月份后,預期隨著投資、消費增速的回升,內貿吞吐量增速有所回升,實際增速加速下滑,9 月份后更是出現連續負增長。
(1)大宗干散貨吞吐量增速低于預期,液體散貨高于預期。
煤炭及其制品是我國沿海港口吞吐量的最大貨種,增長遠低于預期。原預期隨著能源結構調整,煤炭消費比重逐步下降,進口煤出現較大降幅,在經濟增長帶動下,內貿煤炭運輸保持正增長,帶動沿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實現約3% 的增長。實際隨著全國范圍內對環境污染特別是大氣質量問題的日益關注,用能結構加速優化,火力發電量出現3% 的負增長,煤炭需求持續下降。2015 年,除二季度有所回升外,北方沿海港口煤炭發運量一直處于近兩位數的負增長率,全年北方港口煤炭發運量預計完成6.7 億t,比去年下降了3.8%。同時,受國家《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影響,外貿進口量持續去年負增長趨勢,出現大幅下滑,預計全年總量將低于2 億t。2015 年沿海煤炭及其制品吞吐量預計降幅達到8.7%,是首次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金屬礦石是我國沿海港口第二大貨類,吞吐量增長低于預期。原預期在經濟增長的帶動下,粗鋼產量和金屬礦石吞吐量可分別實現1%和4% 增長速度。實際隨著國內結構性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力度加大,2015 年全國粗鋼產量約8 億t,同比下降約3%,但在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的影響下,外貿進口表現出更強的競爭力,進一步降低了國內礦石的份額,使沿海港口金屬礦石吞吐量勉強維持正增長,低于原預期4 個百分點。經組織有關單位專題研究論證,綜合考慮現有碼頭技術條件,2015 年6 月27 日,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發文明確4 港7 泊位獲得可以接卸40 萬噸級船舶,從實際運行看,上半年4 港外貿進口金屬礦石占沿海港口的45.8%,7—11 月這一比重為45.6%,僅就5個月運營情況看,對接卸布局沒有影響。
能源結構調整、石油價格下跌,石油及制品吞吐量快速增長。在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油價下跌背景下,我國成品油消費增長6%。受國內石油消費增長、油價下跌以及國家戰略儲備增長等因素的影響,沿海港口石油及制品吞吐量預期實現近9% 的增長,其中原油進口量實現近10% 的增長。
礦建材料是沿海港口第四大貨類,吞吐量增速略高于預期。在投資增長的帶動下,預計礦建材料可實現7% 的增長,繼續保持拉動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長的重要因素地位。
(2)港口集裝箱運輸穩定增長,增速低于預期。
2015 年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預計達到2.11 億TEU,同比增長4.3%,低于原預期2.1個百分點。2015 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速呈現明顯不均衡性,一季度增速高達7.3%,之后增速逐季有所下降,二、三季度分別降為5%、3%,四季度進一步降為1.5%,其中:國際航線增長3.1%,受益于美國經濟的興旺和對美貿易增長,美國航線延續2014 年強勢,實現約8% 快速增長;由于歐盟經濟復蘇緩慢和對歐盟貿易負增長7.7%,歐洲航線沒有延續2014年的高速增長,而出現近2% 的負增長;傳統的日本、韓國和新加坡航線則呈現弱勢分化發展,在中韓貿易的帶動下,韓國航線增長約3%,而日本和新加坡航線分別出現約5% 和8% 的降幅;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和對外貿易結構多元化的推進,非洲、南美和澳洲等非傳統航線增長9%。受投資、消費和國際航線增速放緩影響,內貿線和內支線增長5.6%。
2.港口建設理性推進,碼頭吞吐能力適度超前
由于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處于適度超前狀態,加之吞吐量增速預期逐步減緩,原預期沿海港口建設投資理性5% 的負增長。從2015 年前11 個月實際情況看,沿海港口建設實際投資下降5%,與預期水平一致,預計深水泊位凈增約70 個。由于吞吐量增速明顯低于預期,在泊位凈增、碼頭規模效益和技術進步共同推動下,沿海港口碼頭吞吐能力適應性整體上升至1.28,屬適度超前狀態。
3.安全生產和碼頭企業效益面臨挑戰,資本市場依然追捧
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震動全國,對安全生產、監管敲響了警鐘。
2015 年受吞吐量增速明顯下滑和吞吐能力適應性持續上升影響,企業議價能力整體下降,雖有部分碼頭公司提高了部分貨類轉運價格水平, 但整體比2014 年下降約4%。2015 年前三季度16 家碼頭上市公司凈利潤113.24 億元,比2014 年同期下降了4.2%,凈資產收益率由2014 年的7.47% 降為6.49%。同時,公司利潤增長繼續呈現分化發展,7 家企業較2014 年實現了利潤增長。若扣除非碼頭業務凈利潤增長,碼頭轉運主業效益面臨挑戰更加嚴峻。
基于港口吞吐量增速放緩和2014 年港口板塊股票漲幅偏高,原預期2015 年港口板塊(CPSI)走勢弱于大盤是大概率,從實際走勢看,2015 年中國A 股跌宕起伏,上證綜指由2014 年12 月31 日的3234.7 點, 一路高歌猛進,2015 年6 月12 日最高漲至5178.2 點,漲幅高達60% ;然而風云隨之突變,上證綜指突然掉頭向下,一度于2015 年8 月26 日最低跌至2850.7 點;之后起伏徘徊,2015 年12 月31日收于3539.2 點,同比上漲9.4%。CPSI(港口A 股上市公司股價指數)整體保持了與大盤同節奏振蕩,其中2015 年上半年明顯強于大盤,最高上漲幅度一度高達78%,下半年略弱于大盤,全年強于大盤,實現了12.3% 的增長,高于預期。
4. 加強頂層設計,推動供給側改革
2014 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標志著海運上升為國家戰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推進港口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務院以及交通運輸部相關文件是在新常態下對港口未來發展進行的頂層設計,2015年進一步加大了供給側改革:
(1)推進港口費收改革。國家發改委與交通運輸部相繼聯合下發《關于放開港口競爭性服務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調整港口船舶使費和港口設施保安費有關問題的通知》和《關于印發港口收費計費辦法的通知》,財政部與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關于完善港口建設費征收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
(2)40 萬噸級船舶靠泊新規。40 萬噸級散貨運礦船靠泊我國碼頭問題,長期備受關注,經組織有關單位專題研究論證,綜合考慮現有碼頭技術條件,2015 年6 月27 日,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港口接靠40 萬噸礦石船有關問題的通知》,4 港7 泊位可以接卸 40 萬噸級礦石運輸船舶。
(3)港口資源整合邁出新步伐。在前幾年港口自然資源、行政資源和經營資源整合基礎上,2015 年港口資源整合邁出新的步伐,典型標志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省內港口資源整合。以寧波和舟山港全方位深度合作為起步,浙江省港口資源整合開始全面推進;二是跨省市港口資源整合。以河北港口集團與天津港集團合作建設運營碼頭泊位為標志,津冀港口協同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三是全球碼頭運營商國際港口資源整合。以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重組、招商局集團中外運長航集團重組為背景,中遠太平洋與中海碼頭、招商國際與中外運長航集團碼頭資源實現整合后,我國全球碼頭運營商網絡化和規模化水平將明顯提高,招商國際集裝箱名義吞吐量可望躍居世界首位。
(4) 推進排放控制區試點。交通運輸部發布《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 京津冀) 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提出在三大港口群設立船舶排放控制區。
2016 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進一步深化改革之年,基于 GDP 穩定增長、外貿進出口略好于2015 年的宏觀背景,2016 年沿海港口仍可實現穩定發展的局面。
1.吞吐量可望穩定增長,增速較2015 年有所回升
2016 年沿海港口吞吐量受到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基于前述對我國經貿發展背景判斷,預計2016 年沿海港口吞吐量仍可實現近3% 的穩定增長,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長約1.8%,內貿吞吐量增長約3.5%。
2.各大貨類吞吐量增幅不一,吞吐量結構進一步調整
(1)北方煤炭下水需求繼續下跌。2016 年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一方面面臨全國經濟增速放緩、空氣污染治理要求的提升和冶金用煤減少三重壓力;另一方面面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趨勢將提升進口煤炭競爭力,能源消耗與結構調整進一步推進,《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則有利于國內煤炭供應比重的提高,且國內煤炭供大于求。綜合判斷全社會煤炭消費量難以突破37 億t 水平,火電發電量預計下降4%,進口煤炭進一步減少約2 000 萬t,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預計可能會減少3 000 萬t 左右,樂觀估計與2015 年持平,2016 年沿海煤炭及其制品吞吐量第一位置可能被金屬礦石所取代。
(2)鋼鐵產量繼續下滑,進口鐵礦石可望維持小幅度增長。根據鋼鐵協會的預期,我國粗鋼產量已進入峰值徘徊區,預計2016 年粗鋼產量下降幅度將進一步增大至5% 水平。受國際四大礦商產能快速擴張,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國際礦石價格進一步走低,預計國內礦石產量20% 份額被進口礦石所取代,在此背景下,預計2016 年進口鐵礦石仍可維持約2 000萬t 的增長。
(3)石油進口和吞吐量繼續穩定增長。我國居民消費升級的趨勢仍給汽車需求增長提供了強大支撐,特別是我國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水平日益提高,有利于釋放居民購買力,繼續支持汽車需求保持穩定增長,相應成品油消費將增長約3%。隨著戰略儲備油的基本完成,進口原油增量將降至1000 萬t 水平。
(4)礦建材料吞吐量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受到投資增速減緩的影響,2016 年沿海港口礦建材料吞吐量可望實現5% 的增長,但仍是拉動吞吐量增長的重要力量。
3. 集裝箱吞吐量穩定增長
基于經貿發展背景、運輸結構調整的綜合判斷,預計2016 年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2.21 億TEU,增長速度近5%。其中,國際航線吞吐量可望實現4% 的增長,在投資和內需增長帶動以及水路集疏運優勢進一步顯現的背景下,內支線和內貿集裝箱名義吞吐量預計為6%。
4. 港口建設投資理性控制在約700 億元,CPSI 走勢弱于大盤是大概率
隨著2015 年吞吐量增速大幅下降以及增速放緩的長期預期,加之港口資源整合和吞吐量能力適應性持續上升、競爭加劇和企業效益下降,預計2016 年沿海港口建設投資進一步理性控制在700 億元水平。2016 年碼頭公司勞動性服務價格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不利因素是吞吐能力適應性持續上升,供需進一步向需求方傾斜影響;有利因素是港口資源整合的推進,經營集中度有所上升,有利于穩定服務價格水平。綜合判斷,港口轉運價格難以提升,碼頭公司凈利潤能否實現可持續增長,取決于其創新服務、業務結構和資本結構調整。由于2014 年港口板塊股價上漲過高和2015 年港口板塊效益下降的影響,2016 年CPSI 走勢弱于大盤可能性較大,同時由于碼頭公司利潤分化,港口企業股價走勢將出現分化。
5. 2016 年沿海港口發展諸多事務值得關注
(1)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調查、處理結果和后續防范措施將備受關注,其對我國港口安全生產、乃至各個行業安全生產將產生劃時代的深遠影響。
(2)費收改革效果。《關于放開港口競爭性服務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調整港口船舶使費和港口設施保安費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印發港口收費計費辦法的通知》和《關于完善港口建設費征收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是中央政府針對港口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措施,實施效果值得關注。
(3)進一步深化費收和體制改革。面對港口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將強化推進供給側改革,費收改革進一步深化仍有空間。同時隨著港口資源整合的推進,需進一步理順相關管理體制,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
(4)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探索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港口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制止港口資源整合可能帶來的地區保護和企業壟斷行為。
(5)排放控制區試點。在開展綠色港口等級評價的基礎上,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 京津冀) 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自2016 年1 月1 日起,通過核心港口先行先試、排放控制區范圍內逐步覆蓋的方式,逐步推行船舶使用硫的體積含量≤ 0.5% 的燃油,為全面控制船舶大氣污染奠定基礎。
(6)“十三五”規劃發布。2016 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十三五”港口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值得關注。
(7)巴拿馬運河整治工程完成。工程的完成將使通過巴拿馬運河的最大集裝箱船提升到13000 T E U,誕生新的巴拿馬船型, 同時將對全球集裝箱航線布局產生重大影響, 直接影響北美西海岸港口集裝箱運輸規模, 遠東至美東港口直達航線效率大大提高。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