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四五”】在新發展格局中下好港口“四步棋”
2020-12-24 13:40 來源:日照港
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把“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作為“十四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基本要求之一,并作出具體部署。山東港口作為經略海洋的重要支撐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引擎,必須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精準落實這一要求,在深化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中下好四步“制勝棋”,更好助力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山東是沿黃流域最經濟便捷的出海口,地處“一帶一路”十字交匯點,連接南北,溝通東西,位于國內大循環、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雙節點,更是RCEP協定中面向日韓和東盟的“橋頭堡”,區位優勢十分突出。
習近平總書記把“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任務交給山東。作為山東聯通世界、協同腹地的戰略資源,山東港口必須發揮好“棋眼”作用,以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物流樞紐港、產城融合港、金融貿易港、郵輪文旅港為載體,全力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加快建設港通四海、陸聯八方,口碑天下、輝映全球的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應聚焦“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在海向增航線、擴艙容、拓中轉上不斷加力,在陸向開班列、建陸港、拓貨源上不斷突破,在立足東北亞、放眼世界、服務全球中體現山東港口的國際視野和責任擔當。立足“以青島港為龍頭,日照港、煙臺港為兩翼,渤海灣港為延展,各板塊集團為支撐,眾多內陸港為依托”的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強國際中轉,構建內外貿互補、干支線聯動、遠近洋兼備的航線體系,提高以港口為樞紐的多式聯運水平,進一步降低綜合物流成本,擴大山東港口在行業核心競爭力和全球綜合影響力。

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當前,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而我國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客觀上呈現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此消彼長態勢。
“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對港口的重大判斷和精準定位,賦予了港口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中的特殊使命。
山東港口要緊緊圍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一核心價值旨歸,堅持“緊扣港口主業高效發展,依托港口優勢放大發展,跳出港口窠臼創新發展”的發展策略,放大樞紐功能,搭建多元平臺,變“物流節點”為“萬能接口”。著眼“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在鞏固傳統裝卸業務的同時,加快發展現代物流、航運金融、船舶交易、海事仲裁等新興業務,變外貿為主為內貿、外貿并駕齊驅,在服務供給上推動由生產資料運輸向生產、生活資料綜合運輸轉變,在市場開發上推動由能力推動向需求拉動轉變,盡快實現由生產資料港向生產生活資料港轉型。緊跟內貿增量需求,積極做強多業態發展引擎,全面發力冷鏈物流、跨境電商、郵輪文旅等業務,提速北方生活消費品分撥中心建設,在忠誠履行社會責任、維護市場生態、擦亮服務品牌中體現“山港擔當”。
下好核心棋——創建港產城融合發展的“山東樣板”
五中全會提出,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這要求各地區找準自身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把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
山東擁有3345公里海岸線和15.9萬平方公里海域,海洋和港口無疑是最大資源、最大優勢和最大發展潛力。港口一體化改革,為全省產業鏈延伸完善和優化重組提供了重大契機。
山東港口要勇于擔當“海洋強省”建設的“突擊手”,積極參與全省港產城融合發展規劃,科學謀劃港口功能定位、功能布局、生產結構,吸引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要素集聚,推動實現由交通物流樞紐向供應鏈樞紐和產業鏈集成平臺轉型。秉持“與地方黨委政府的關系更加密切、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更加深入、助力腹地發展的貢獻更加突出”的發展思路,以項目為支撐,在海鐵聯運、海河一體、退港還城、鏈式產業園區建設、城市開發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加快推進與全省各市戰略合作協議的落實落地。以融入城市、服務地方為己任,在力爭“十四五”期間投資2000億元的基礎上,利用港口平臺優勢,與城市共同開展招商引資、業務推介、商務洽談活動,提升市場拓展、項目招引能力,努力當好城市發展的“金牌合伙人”。

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應對當前世界科技和經濟競爭態勢的戰略引領和必然選擇,對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當前,全球港口都加快了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腳步。山東港口作為全國唯一的“交通強國”智慧港口建設試點,要堅定不移走智慧綠色發展之路,著力打造智能綠色、開放共享的“智慧體”,實現從“山東港口的智慧化”到“智慧化的山東港口”的轉變。
要堅持高點定位、高舉高打、高效推進、高端實用的原則,發揮好全國“自動化碼頭技術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作用,不斷優化提升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技術,率先制定并推廣自動化碼頭標準,積極研究試用新一代空軌技術,加大智能港口、智能碼頭攻關力度,始終把創新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確保全面領先、始終領跑。要通過“1+N”共建模式,用好山東港口廣闊平臺、多重場景、豐富資源等優勢,廣泛吸引行業領軍企業、科研院校等高尖端機構,構建“產學研用”一體發展格局。要積極適應工業互聯網發展趨勢,聚力攻關智慧大腦、智慧服務、智慧管控、智慧生產、智慧裝備、智慧基礎等要素體系,不斷提升設備自動化、生產智能化、管控智慧化、服務便捷化水平,更好賦能港口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站在新起點,肩負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山東港口將錨定歷史方位、扛起時代擔當,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不斷向縱深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更好助力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