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推動港口轉型升級
2015-06-30 21:23 來源: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
2015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將互聯網納入國家戰略。報告中提出對互聯網與金融、商業、物流等五個行業結合的支持。而早在去年交通部公布的《關于推進港口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就指出港口未來發展方向是發揮信息化帶動作用,促進智慧型港口建設。“互聯網+”對港口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甚至將成為推動港口轉型升級的決定力量。
一、“互聯網+”指什么?
“互聯網+”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結合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與各行業跨界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掘產業中以往被忽視的“長尾”價值,實現產品創新、服務創新與模式創新,構建全新的產業生態圈。
在互聯網出現以前,信息化是將紙質信息電子化的一種手段;在互聯網出現以后,開始影響人類的溝通和知識獲取,這一階段主要是2C的,通過吸引眼球和流量,再將流量轉化為2C的服務消費;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開始引發各行業的產業革命,“互聯網+航運”就成了航運電子商務,其背后的內在因素是互聯網開始對2B發揮巨大影響,再造和改造原有的商業模式,使商業模式從原有的鏈條式變為平臺式,是一種扁平化的過程。
二、“互聯網+”必要性
“互聯網+”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傳統產業中的生產、操作主體將直接暴露在平臺上,更容易感知消費者需求量的變化,也離市場更近;另一方面,傳統服務于大客戶的商業模式將被顛覆,中小型客戶的需求將被整合和放大,整合是指將小需求積聚從而變成大需求,放大是指可以提供面向中小客戶的訂制服務后,中小客戶的需求會被刺激和拉動起來。
在是否需要擁抱互聯網這個問題上,傳統行業沒有“是與否”的選擇,只有“主動與被動”的選擇。因為互聯網化是所有傳統行業必然會遭遇的變革,區別只是不同行業開始的時間點不同,保守或者保護主義的思維不但挽救不了傳統業務和傳統商業模式,只會為市場上更多的“跨界”挑戰者創造機會。
因此,港口擁抱“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其實質就是要使港口由海運物流鏈條上的空間節點升級為信息服務節點。
三、“互聯網+港口”能帶來什么
1、港口物聯網
將互聯網向傳感網延伸,就誕生了港口物聯網,實現數據自動采集和處理,實時在線跟蹤、監控、統計和查詢。通過數據流的有效組織和融合,整合碼頭信息資源,實現港口大數據平臺和碼頭作業調度的云計算平臺,多個碼頭可以共享云計算服務,實現碼頭作業運營的標準化和智能化;
(1)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建設港口信息系統沒有必要象建設實體碼頭、泊位一樣,每個港口都重復開發信息平臺,建設數據中心。對于同一港口集團管理下的多個碼頭而言,業務運作方式基本相同,完全可以采用云計算的方式將信息化資源集中統一由集團建立私有云,減少信息系統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2)統一管理模式
對于同屬于一個港口集團下的碼頭,特別是組合港、聯營合作子母港模式,應該統一信息化標準,共享信息資源,通過云計算可以幫助統一經營管理模式,共享各碼頭之間的信息資源,例如港口新的法規規章實施推廣變得十分方便,很容易滲透到每一臺管理人員的電腦桌面。
(3)實現系統集成
整合現有企業內分布在各地的信息化資源,使其虛擬化、網絡化,組建總體資源池,根據現代管理理念和第四代港口的發展趨勢,完成港口全數字化,最終形成港口的信息云服務體系。
(4)完成生產經營可視化管控
通過云計算建設成港口數據中心,可以對港口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實現可視化管控;對生產過程監控信息及時分析,使生產經營風險可預防、可控制,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如客戶信用監管;對經營生產過程進行事前預估、事中跟蹤、事后分析,財務風險及時監管。
(5)實現智能分析輔助決策
通過云計算建設成港口數據中心,依靠融合各方面信息的港口大數據分析,使之成為有效的輔助決策根基,使港口更容易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發展決策。
(6)構建協作管理機制
通過云計算技術統一信息化資源,可以消除地域和空間帶來的不便,實時共享生產信息、設備運行信息,提高生產管理和安全監管協作水平。
2、公共服務平臺
通過互聯網,可實現電子商務、電子政務、信息服務的有機整合,將港口物流、電子口岸、支付結算、信息查詢變為平臺之上的多種應用和服務。構建和主導港口服務供應鏈生態圈,盯準核心環節發揮平臺作用,不取代產業鏈上的任何角色,也不盲目拓寬自身的業務范圍,而是實現與港口供應鏈服務商的共贏共生。
四、給企業的建議
善用資本優勢注重創業培育。對于互聯網創業企業來說,港口無異于一個“土豪”,這些新生業態在初期是最需要雪中送炭式的資金扶持的,而不是充滿著狼性的風險投資商錦上添花式的投資,港口企業設立“天使基金”扶持互聯網性創新商業模式嘗試,可以實現自己的戰略部署。商業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并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在初期不好做評價,應當給予公平的發展和試錯機會,好的商業模式往往是在實踐中逐步自我修正,通過“試錯-改錯”這種“快速迭代”的方式摸索出來的,因此資方在初期接入非常有必要,并且只有輕資產的第四方平臺可以做到這一點。
五、“互聯網+港口”未來展望
1、誕生物聯網碼頭,可以遠程智能化管理。
提高碼頭生產效率,通過閘口自動無紙化分配集卡的取箱位置可以減少人力、提高效率和準確性,假如可以通過信息平臺預約或預測貨主取貨時間,那么可以通過科學的算法降低翻箱率等等。
2、形成“網上港口”平臺,提高碼頭的客戶服務能力。
通過信息平臺提供一站式服務,可以將一關三檢的服務時間、物流與碼頭生產的銜接時間進一步縮短,將更多的碼頭供應、港口物流服務、金融服務內容整合在公共平臺上,可以提高用戶的滿意度,打造全新的臨港產業生態圈。
3、將開辟面向中小物流客戶的新業務。
通過互聯網的扁平化的需求匯集能力,使得過去在“二八定律”中容易被忽視的80%長尾客戶的需求可以匯集到網上港口,并為他們提供定制化的優質服務,從而拓寬了港口的客戶數量,開辟了全新的業務。甚至有可能滿足個人用戶的需求,形成“2C”的“港口免稅店”。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