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拉長制裁名單,中國造船企業大面積“中招”
2020-12-23 16:27 來源:航運界
近日,美國商務部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將77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包括59家中國企業、高校和個人。同時,還有來自保加利亞、法國、德國、意大利、阿聯酋等國的實體也被列入其中。
美國商務部發布的公告指出,上述77個實體存在“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行為,包括“在中國境內助長侵犯人權行為”、“在南海島礁支持軍事化和非法海洋主張”、“購買原產于美國的產品以支持中國人民解放軍項目”,以及“參與竊取美國商業機密”等。
值的注意的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25家研究機構,以及包括重慶川東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廣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泰誠船舶工業有限公司在內的4家造船企業均在“實體清單”中。
當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此事做出回應:“這是美國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的又一力證,中方對此堅決反對。”汪文斌指出,美方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違背其一貫標榜的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違反國際貿易規則,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不符合美國企業的利益,將嚴重干擾兩國乃至全球正常的科技交流和貿易往來,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造成破壞:“我們敦促美方停止無理打壓外國企業的錯誤行為,中方將繼續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也于同日發表觀點表示,中國已明確要建設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國內改革已不僅僅在政策領域,而且深入到制度體系的變革。隨著時間推移,各方的合理關切都會得到妥善解決。這首先是中國自身的需要,建設中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需要。美方應停止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停止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就在這兩天,美國行政部門還在不斷拉長制裁中國企業的單子,這不可思議,更不可接受。美國應回歸理性,切實為中國企業經營投資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性的環境。
針對美國制裁中企,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表示,美方一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打壓特定中國企業,嚴重違背美方一貫標榜的市場競爭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華春瑩強調,中國企業始終堅持依法合規經營,在國際化經營中嚴格遵守包括美國法律在內的各國法律法規。中國企業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中國企業將繼續與各國在尊重市場規則和有關法律基礎上發展互利互惠合作。希望美方停止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打壓特定外國企業的錯誤行為,這不會給美國帶來什么好處。
中國造船業觀察人士表示,目前中國造船企業無論是民用船還是軍用船幾乎很少采用美國企業的技術和配套設備,因此美國這一舉動對中國造船業的影響并不大。此外,全球主要的民用船造船企業均會涉及軍用船業務,包括日韓造船企業,以及部分歐洲造船企業,美國稱中國造船企業為“軍方企業”純屬無稽之談。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