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市場景氣度:整體承壓,市場分化
2016-11-09 11:34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航運市場景氣度由供需狀況決定,國際油運市場供需壓力突現;細分原油油輪市場將長期保持不變,成品油輪預期不一。
成品油輪市場現低迷但市場反響不一
以油輪代表船型VLCC來看,回顧2003至今的十幾年里,VLCC等價期租租金水平波動較為劇烈,2008年達到頂峰后開始波動下滑;2011年受全球宏觀經濟影響,石油需求逐漸放緩,同時油運市場迎來運力交付高峰期,運力增長超過市場需求,運價上行承壓,VLCC運輸長期徘徊在行業低谷;2013年11月后,VLCC運輸市場需求逐漸旺盛,閑置運力不斷被消化,運價階段性顯著回升,市場走出一波小陽春行情;2014年行情有所反復,但進入四季度后,平均租金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維持景氣狀態;進入2016年震蕩下跌明顯,但10月份開始強勢反彈。
油運市場仿佛進入了上行的7年周期,使擁有油運業務的企業喜出望外。但不少咨詢機構指出,當下的國際油運市場行情僅能維持一年(2015年)的繁榮,今明兩年前景將承壓。
即期油運市場停止增長
油價大跌吸引中國等油氣消費大國逢低吸納,這也成為油輪運費上漲的催化劑,給近些年持續不景氣的油運業帶來利好。2015年以來,各船型油輪規模均有增長;2016年上半年,油輪總體規模呈現3.9%(1415萬DWT)的同比增長。上半年油輪共交付166艘、1532萬DWT,同比增長46%。據克拉克森統計數據,截至6月1日,全球現役油輪船隊(萬噸以上)共6195艘、5.36億DWT,較年初增長2.3%。
運力不斷投放,反映在運輸市場上,從上半年來看,即期運輸市場石油運輸已停止增長。據克拉克森數據估算,上半年原油油輪三大船型即期運輸市場成交運量約4.4億噸,同比下跌11%;成品油輪三大船型即期運輸市場成交運量約2.1億噸,同比持平。
據克拉克森6月份發布的報告預計,2016年全球原油海運量19.3億噸,同比增長3.5%;成品油海運量11.5億噸,同比增長3.6%。總體石油海運量增長3.5%,增幅略低于2015年水平。全球石油海運周轉量增長3.0%,不及運力增長。其中,原油輪需求約2.903億DWT,同比增長2.8%,低于運力增速,VLCC和蘇伊士型油輪分別增長3.9%和2.5%;成品油輪需求增長3.8%,不及運力增速,LR2型油輪增長4.3%,LR1型油輪增長5.1%,包括MR型油輪在內的小型油輪增長3.3%。
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外貿進口原油水運形勢報告》預測,受季節性影響,通常油運需求下半年略高于上半年。運輸貨盤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運力供應壓力較大,但陸地石油庫存高企,石油貿易市場的交易波動可能引發期租油輪存油的活動,有效運力因此減少,從而緩解運力過剩壓力。
原油市場VLCC受青睞
近段時間,原油運輸市場出現反轉行情,進入三季度,VLCC運價持續上漲,日租金10月份上升至最高水平——4.5萬美元。
原油運輸市場依賴于產油國的出口情況,一艘30萬噸級VLCC一般相當于200萬桶原油的裝運量。因體量大,波斯灣和西非貨盤主要由VLCC承運,南美原油主要由蘇伊士型油輪承運,俄羅斯科茲米諾港貨量則是阿芙拉型油輪的主要貨盤。
2016年其他主要石油出口地產量下降或表現低迷,中東地區成為主要貨源地,這進一步助推VLCC市場發展。國際能源署(IEA)8月份發布的市場報告稱,歐佩克原油產量在7月份達到8年以來的最高值,每天近3340萬桶,其中3個最大產油地貢獻了大部分增長量。根據IEA數據,沙特的產油量達到史上最高水平,據代理商透露,沙特每天額外增加10萬桶出口量,主要運往亞洲(沙特原油日出口量2016年可達到750萬桶)。IEA表示,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產油大戶伊拉克和伊朗是全球最大的供應增長源。伊朗的出口量增至200萬桶/日,幾乎是2012年制裁前的水平;伊拉克的出口量在370萬桶/日左右,來自該國南部和北部的出口量每月都在上漲。
相關分析人士表示,11月上旬仍有40~45艘油輪需要裝載中東貨物,而目前市場上共有55艘VLCC待租。未來可用運力和貨運活動比例預計將進一步上升,市場基本面向好,船東可以期待2016年的剩余時間內市場將擺脫疲軟態勢。
此種背景下,油運企業均將中東視為市場主要驅動力。美國獨立油輪船東Gener8 Maritime表示,中東出口二季度繼續支持VLCC市場。DHT Holdings也稱,中東市場的表現讓其他較弱的市場黯然失色。
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為在當前市場租金較高、燃油價格較低的狀況中獲得盈利,不少船東已開始醞釀航行加速。航速的增加將使航程加快完成,導致可用運力數量增加,進而限制運價增長。
油運企業Euronav對市場持謹慎態度,認為VLCC目前的平均運價將讓油運企業有盈利空間,但空間有限,未來市場狀況改觀不大。
成品油輪預期大相徑庭
不同于原油VLCC市場的厚積薄發,2016年截至目前,成品油輪日租金“跌跌不休”。反映在油輪運營層面,不少油輪船東紛紛出售成品油輪,其中包括加拿大油輪船東Teekay Tankers。Teekay Tankers為全球第六大油輪船東,近日其宣布出售旗下最后一艘MR型成品油輪,完成退出MR型成品油輪市場戰略。目前Teekay Tankers共運營7艘LR2型成品油輪,此外其船隊內還包括多艘阿芙拉型和蘇伊士型油輪,及1艘VLCC。
無獨有偶,總部位于迪拜的船東Blue Lines Shipping(BLS)也逐步淘汰部分MR型成品油輪。BLS 稱,7月以來,市場日益動蕩,為減少曝險,其開始為其5艘MR型成品油輪尋找買家。此前該5艘MR型成品油輪與殼牌、阿聯酋航運投資公司等石油及航運企業簽下長期租船合約。伴隨租約到期,BLS打算退出這一領域。早在6月份,挪威前線油輪出售了6艘油輪。
有賣自有買,與上述出售成品油輪的船東態度相反,丹麥油輪船東Torm表示持續看好成品油輪市場。Torm二季度實現稅前凈利1520萬美元;一季度油輪平均期租收益為1.98萬美元/日,而二季度油輪平均期租收益為1.76萬美元/日,下半年這一數字預計將為1.4萬~1.8萬美元/日。Torm首席執行官Jacob Meldgaard坦承,進入下半年后市場表現更為疲弱,更具挑戰性。原油和成品油在全球范圍內的高庫存已成為業界關注的問題,但油運需求的減少并不意味著消費者撤出市場,美國汽油消費量二季度達到自2007年以來的最高值。塑料生產商相對于石腦油更傾向于選用LPG,化學品船仍舊是利基市場。
咨詢機構的預期亦是大相徑庭。有報道稱,DVB銀行研究部表示,2015年出現的成品油輪的繁榮在未來不太可能重現,因為2018年之前成品油輪船隊運力將超過市場需求的增長,運力過剩將持續。展望未來,全球成品油輪整體利用率約維持在89%,運價預計將進一步下降。DVB銀行相關數據顯示,下半年,預計將有117艘成品油輪交付,總運力可達770萬DWT,加之上半年交付的300艘成品油輪,總運力將達到1450萬DWT,相比2013—2015年的油輪交付量出現大幅增長(2013—2015年成品油輪年交付量維持在200艘、700萬~1070萬DWT左右)。
不同于以上觀點,有咨詢機構指出,伴隨著煉化工廠加快向接近石油原產地布局,成品油需求仍在增長,長遠來看成品油運輸市場前途可期。
然而,DVB銀行認為,目前中東地區煉油廠的投資規模意味著未來5年內的增量為20%,預計到2020年成品油出口量將增長8%,而煉油廠產能利用率預計維持在80%左右。中國2016年的油產品進口量預計為5%的緩和增長,北美地區油產品的出口量預計在未來5年內也將出現8%的增長,這些油產品主要將通過MR型成品油輪運往歐洲和南美地區。但DVB銀行同時指出,LR型成品油輪將比MR型成品油輪獲得更多業務量。MR型成品油輪占據全球成品油輪船隊規模的55%;LR2型成品油輪占據全球油輪船隊規模的19%,其新造訂單量在成品油輪訂單量中也僅占19%。
目前成品油輪的平均拆解船齡為28年,未來約96艘成品油輪在四季度進入拆解行列。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