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AV黄色片|好看的国产免费观看网站|国产毛片在线看|国产欧美日产久久|久碰

您的位置:熱點>航運
航運

中國航運市場溫和復蘇 不確定因素增多

2018-08-16 13:21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今年上半年,得益于全球經濟回暖,總體需求回升,中國航運業逐步走向復蘇,各大主流市場或明或暗,表現不一,在徘徊奮進中留下了一段難忘的回憶。然而,市場形勢風云變幻,行業發展日新月異,下半年市場走勢將如何呢?


集運回顧:需求穩定增長運價整體疲軟

受世界經濟穩健回升推動,國際貿易等領域持續復蘇,今年上半年,全球集裝箱海運量達9880萬TEU,同比增長7.2%,增速較2017年同期加快3.2個百分點。其中,太平洋航線集裝箱運量約為1367.7萬TEU,同比增長12.1%,遠東—歐洲航線集裝箱運量約為1222萬TEU,同比增長8.03%。同時,隨著行情復蘇以及班輪公司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需要,集裝箱運力保持了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的較快增速。雖然上半年全球集裝箱運輸市場需求增速略高于船隊規模增速,但兩者差距較2017年有明顯收縮,加之此前運力存量基數較大,對市場行情上升的推動力有限。

上半年集裝箱運價整體表現疲軟,多數航線運價震蕩。主干航線運輸需求穩定增長,但受運力擴張影響,供需基本面未見明顯改善。隨著海洋網聯船務有限公司(ONE)于4月初正式運營,市場迎來新一輪經營主體的結構調整,班輪公司為維護各自市場份額削價競爭,運價下行探底。太平洋航線運輸需求增長勢頭良好,但船舶大型化進程加快,萬箱以上型船運力同比增長62.8%,占總運力比重升至34.1%,總體運價漲幅有限。而南美航線受船型升級影響,運力進一步擴張,運價承壓下行。

集運展望:不確定因素增多運價下行壓力大

展望未來,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錯綜復雜,經濟復蘇的基礎并不穩固,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多,集運市場運價面臨下行壓力。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從收稅清單的產品來看,目前,美國主導的貿易戰對集裝箱運輸市場的風險較低,但潛在的破壞性可能非常大。據德魯里測算,對最初的中國產品征稅清單的影響而言,影響范圍相對較小,約為20萬TEU。但若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集運市場上受到影響而減少的箱量或將高達184萬TEU,接近全球集運市場總運輸量的1%。

與此同時,原油價格上漲推動了船舶燃油價格上漲,而美國對伊朗能源出口的制裁將在今年11月份重啟,將會使國際油價在目前上行的基礎上疊加上漲。不斷高漲的油價給航運公司帶來較大壓力,控制營運成本或將再次成為班輪公司的首要考慮因素,同時,采取多種措施削減成本,優化船隊運營,提高能源使用率。

原油運輸回顧:低位盤整前高后低

由于我國原油產量不斷減少,而國內需求穩步提升,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度高。上半年,海關數字顯示,中國原油進口累計2.25億噸,同比增長5.8%,而中國進口原油運價呈現低位盤整走勢。

需求方面,上半年,全球石油需求9860萬桶/日,同比增長1.6%。全球石油產量預計9818萬桶/日,同比增長1.5%。運力方面,上半年,全球油輪船隊規模增長收斂。據克拉克森統計,截至2018年7月1日,全球現役油輪船隊(萬噸以上)共6634艘、5.46億載重噸,較年初增長1%。與此同時,油輪拆解量猛增,上半年,全球老舊油輪拆解量總計110艘,1489萬載重噸。

運價方面,上半年,原油輪即期運輸市場行情先跌后漲,波羅的海交易所原油綜合運價指數(BDTI)從年初的700點上下波動下跌至4月中旬的628點低位,5月中旬開始反彈,下旬摸高781點;國際成品油即期運輸市場行情止跌,部分航線小幅回升,波羅的海交易所油輪綜合運價指數(BCTI)先高后低,在498至656之間徘徊。

原油運輸展望:運價將觸底并有望小幅回升

預計下半年港口外貿原油進港量仍將上升,海洋油田產量或有回升,運量可能有所提高。沿海原油運輸量將保持平穩,行情穩定。成品油方面,國際原油價格仍有一定利好支撐,但抑制油價反彈因素仍然存在,國內成品油價格仍有上漲空間,油價的上漲將帶動成品油運輸市場行情波動向上。

上半年,全球原油輪運力出現了自2013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克拉克森已將2018年原油輪運力供給增長率由年初預測的3.5%大幅調低至0.8%。2018年的運力供應壓力減小,運輸需求增長超過運力增長,預計原油輪的全年平均運價將略低于2017年水平,成品油輪全年平均運價將略高于2017年水平。

2018年預計供求仍將嚴重失衡,運費一段時間內或維持在較低水平波動。多位分析師認為,當前的油輪運輸市場已處于最低谷,與此同時,油輪拆船數量達到了過去7年的最高點,下半年運費將觸底反彈,但油輪運輸市場回暖預計要到2019年下半年。


散貨回顧:需求有支撐運價溫和上升


上半年,沿海煤炭下水量達到3.5億噸,同比增長1.9%,剛性需求支撐了沿海運輸市場。據上海航交所發布的沿海煤炭運價指數,截至6月底,沿海煤炭運價指數日均為900點,較去年上漲了15.6%,其中主流航線秦皇島—張家港、秦皇島—廣州、秦皇島—廈門煤炭運價分別為39.4元/噸、43.5元/噸、41.8元/噸,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5.3%、18.3%、14.4%。盡管運價增長,但隱憂也開始顯現。上半年對運價貢獻最大的在1月份,如刨去1月份,整個指數增長率僅3.6%,加上燃油成本大幅上升,2至6月實際效益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

國家出臺放緩進口煤政策,令內貿煤需求快速回升,并拉動運價持續上漲。為穩定預期,煤電、煤鋼決定大幅增加煤炭在長期協議供應中的比例,由去年的50%上升到目前的80%,有效遏制了市場的大起大落,穩定了沿海運輸市場。據估計,上半年新增二手進口船約45艘、280萬載重噸左右,沿海干散貨總運力有望達到5800萬載重噸,甚至更高。新增運力進入市場緩解了去年運力極度緊張的局面,平衡了市場供求關系。

散貨展望:供需保持弱平衡總體贏利可期

當下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各地政府頻出房地產調控政策,金融去杠桿,均將對下半年經濟產生影響,經濟增速可能放緩。

從運力的需求側來看,火力發電占全國發電量的72%以上,煤炭在整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主導地位并未改變,國家對進口煤的限制性調控,均有利于內貿煤炭的剛性需求。即使受宏觀經濟以及天氣的不確定影響,需求可能弱于去年,但下降幅度也比較有限,且近期國家連續三次降準,政策維穩明顯。船東的信心已完全恢復,抗風險能力大幅提高,利好市場情緒。近期,進口船流入放緩,而新造船成本又高,市場難以承受,預示運力增長進入平穩期,利好沿海市場。

綜上所述,沿海運輸市場贏利行情仍將慣性存在,無須過分悲觀,因影響航運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由于天氣、宏觀經濟、政策等不確定因素太多,有些是無法事先預見的,而運輸市場在整個產業鏈中,屬于被動角色,導致運力的供需處于弱平衡狀態,所以下半年要維持去年的高贏利不太現實,而這種弱平衡隨時受某一事件發生而打破,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理性對待。

關鍵詞: 航運
[上一篇]    [下一篇]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