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I再創新低 中國“貢獻”最大
2015-12-16 11:56 來源:海事服務網
在11月BDI指數498點創下2008年以來新低以后,在連跌21天后終于迎來首個反彈,BDI指數開始緩慢回升,正當大家以為BDI指數已經走出谷底時,BDI指數再次創下新低,顯然BDI指數的短暫“回暖”并沒有讓市場恢復信心。
據彭博社報道,航運業最關注的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大幅下跌至歷史新低,原因是可用貨船繼續處于過剩狀態,且投資者猜測中國鋼鐵產量的下降可能會導致鐵礦石進口量下滑。
最新的BDI指數下降4.7%,至484點,創下自波羅的海交易所從1985年1月份開始追蹤該指數以來的最低水平。在該交易所追蹤的四種貨船類型中,有三種的運費均有所下降。據彭博情報(Bloomberg Intelligence)編制的數據顯示,在全球鋼鐵產量中所占比例高達一半左右的中國的產量將創下二十多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船主正面臨著很大的困境,原因是中國的鐵礦石和煤炭海運進口量出現了至少十年以來的首次下降。雖然明年的需求可能會略微變好一些,但2015年慢于預期的增長幾乎給費率帶來了永久性的失望表現。分析師曾在2014年底預測費率將會回彈,但這種預期已被證明是錯誤的。
Clarksons Platou Securities的貨運股分析師Herman Hildan表示,“中國的鋼鐵產量將出現極大下降,下跌至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對運費來說沒有幫助。”“需求的增長正在減速。”
據波羅的海交易所公布的數據顯示,好望角型散貨船的費率下降了13%到15%,這是指在遠洋航行中可通過好望角或南美洲海角最惡劣天氣、載重噸在10萬噸以上的干散貨船。
巴拿馬型散貨船的費率則增長了0.3%,至3285美元/日。波羅的海交易所追蹤的其他兩種船型的費率則均有所下降。
過去十年時間里,船隊的運力增長了一倍以上,這令船主面臨運費下降的壓力。在去年底,航運業分析師預測海岬型散貨船的費率將在2015年中增長三分之一左右,但到本月底,他們則預測稱其費率將下降三分之一左右。
-
暫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