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強國:加快構建我國現代化高質量的水運基礎設施體系
2022-12-16 13:51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強調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水運是建設交通強國和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水運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正當其時。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水運建設,作出關于“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要繼續把互聯互通作為重點”“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優化提升全國水運設施網絡”等重要指示批示,為新時代新征程我國水運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9月和2021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為開啟交通強國水運建設篇章注入了強大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戰略目標,我國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卓越成就,形成了規模巨大、布局完善、通江達?!版湣比虻乃\設施網絡。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生產性碼頭泊位超過2萬個,全國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達2659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到12.76萬公里,港口規模能級和內河航運能力實現了跨越式“雙提升”,水運基礎設施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我國雖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水運大國,但與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相比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同國家發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還不完全適應,水運基礎設施網絡還需優化提升,這樣才能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在水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優化水運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水運基礎設施體系
一是優化水運設施網絡布局。以新一輪港口與航道布局規劃編制為契機,聚焦聯網、補網、強鏈,系統構建“水運大通道+港口樞紐集群+綜合集疏運體系”的現代化水運網絡,提升港口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在服務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中發揮重要的戰略支撐作用。
二是促進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優化。充分發揮水運綠色低碳的比較優勢,加強水運與其他運輸方式互聯互通和一體銜接,強化鐵路集疏運和內河疏港航道建設,打通鐵路進港“最后一公里”,以多式聯運為核心,大力發展集裝箱海鐵聯運、大宗物資“公轉鐵”“散改集”及江海河聯運等綠色運輸組織模式。
三是提升港口服務功能。以國際航運中心、國際樞紐港、主要港口、重要港區為重點,因港制宜打造綜合運輸、儲運物流、中轉貿易、特色航運服務、臨港產業、文化旅游等港口復合型、現代化功能,同時注重老港區功能調整,堅持存量資源優化利用及增值功能拓展并重。推進我國港口由交通運輸樞紐向物流供應鏈樞紐和產業鏈集成平臺升級,服務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四是強化多種資源要素的系統集成。注重水運與其他運輸方式協同互補,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岸線、資金等資源要素,統籌水運與國土空間開發、城市群、產業集群等融合互促,最大化釋放水運設施網絡綜合效益,增強水運資源利用效率,培育“水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突出重點、適度超前,強化水運設施建設對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支撐作用
一是加強環渤海地區津冀沿海、山東沿海、遼寧沿海港口群的協同合作,重點推進集裝箱干線港碼頭工程、能源和戰略性物資專業化碼頭工程、航道拓寬浚深建設等,打造優勢互補的世界級港口群,有效服務東北全面振興、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
二是依托長江經濟帶黃金水道,加快長江干線航道擴能升級、支線航道延線聯網,建設層次分明、專業化碼頭合理布局的長江沿線港口體系,重點推進長江上游水富至宜賓航道整治工程、宜賓合江門至重慶九龍坡段重點水道整治工程、涪陵至豐都段航道整治工程、安慶至蕪湖段航道整治工程、長江口南槽治理二期工程等項目。
三是加快推進長三角港口群一體化發展,高質量建設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重點加快小洋山北側綜合開發、寧波舟山港大宗商品儲運基地、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新出海口等工程項目,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
四是優化粵港澳大灣區水運資源配置,聚焦提質增效、增強國際影響和競爭力,持續完善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推進深圳鹽田和廣州南沙集裝箱碼頭、20萬噸級深水航道等重點工程,加快建設現代化世界級港口群。
五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區域重點加強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強化西江航運干線航道擴能升級,適時補齊南北跨水系連通水運通道和國境國際通航河流航道短板,加快推進西江航運干線3000噸級航道工程、平陸運河工程、長洲水利樞紐五線船閘工程等項目,提升水運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的先導作用。
六是強化海南自由貿易港港口資源整合,港航設施建設要注重增強適配性,建設洋浦港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完善??诟奂b箱、海峽滾裝等運輸功能,重點推進洋浦港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擴建、馬村港區集裝箱碼頭及進港航道建設等工程,助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聚焦智慧、綠色、韌性、開放,著力推動水運設施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推進水運設施智慧化升級。以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北斗導航、5G等技術應用為引領,大力推進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能船舶等智慧水運新基建發展,強化既有碼頭、堆場智慧化改造,加強內河航運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研究,推進船舶裝備技術升級,系統提升港航綜合服務和運行效率。
二是堅持生態優先,推進水運設施綠色化轉型。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水運設施規劃、建設、運維全過程,集約節約利用港口岸線資源,深入推進綠色港口、生態航道建設,加大綠色水運建設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及清潔能源船舶的研究應用,持續提升水運設施綠色發展水平。
三是統籌發展與安全,打造安全韌性水運設施。推進水運設施建設項目精品建造,打造“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加強港口、航道、航運樞紐大壩、通航建筑物等基礎設施加固改造和安全監管,提升沿海和內河搜救溢油應急裝備配置,強化保障水運設施設備本質安全。同時,依托港口樞紐布局建設國家重要物資裝卸儲運中轉基地,適度超前研究建設港航公共設施,提升水運設施對國際物流供應鏈的安全保障能力。
四是堅持開放共享,提升水運國際化發展水平。順應我國全球交通合作大勢,圍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強水運基礎設施建設“硬聯通”和規則標準“軟聯通”,推進我國與周邊國家航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完善海上戰略通道,構建多元化國際運輸通道。倡導我國港航企業高水平走出去,積極參與海外港航設施建設運營,輸出中國水運建設管理的先進標準技術,以水運建設為紐帶弘揚傳播絲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邢佩旭)
-
暫無記錄